沙參
我國沙參行業發展現狀而言,早期2003年非典期間,沙參需求量劇增,價格迅速攀升,隨著市場供需趨穩,價格回落后多年來整體波動幅度相對較小。近期行業波動情況來看,根據數據,我國沙參的供應量在2017年至2023年間呈現波動增長趨勢,從2017年的8530噸增長到2023年的8940噸,其中北沙參整體供應表現為增長趨勢,主要得益于種植規模的擴張。進出口來看,近年來我國沙參的出口量從2017年的1194.7噸顯著增長至2023年的2425.5噸,表現為明顯的逐年增長態勢,主要得益于國際市場認可和下游產品開拓。
黃連
我國黃連行業在經歷2010至2016年的低迷期后,因價格持續低迷和生產成本較高,多數種植戶減少種植面積,導致2020至2021年黃連總產量不足,市場供不應求。隨著庫存的消化和需求的持續增長,黃連價格逐漸回升。目前重慶石柱縣和湖北利川是黃連的主要產區,但種植面積在過去幾年中經歷了顯著的波動。盡管如此,近年來種植面積有所恢復,預計未來產量將保持穩定增長。到2023年,我國黃連產量已達到2965噸,顯示出行業的復蘇和增長趨勢。
甘草
甘草種植周期長,通常需要3-4年,2013至2016年,低價進口甘草的沖擊導致國內種植效益下滑,種植面積縮減,2017-2021年由于價格低,持續種植面積減少,從2022年下半年開始,隨著中藥需求上升、供應不足和庫存不足影響,甘草價格開始穩步上漲,尤其在疫情背景下,需求激增,價格飆升,不僅提高了種植戶的收益,也激發了他們的種植積極性。進出口量而言,受到國際市場價格及貿易政策的影響,甘草的進口量在2015年至2023年間呈現出先增后減再增的態勢。特別是在2020年和2021年,由于全球疫情的影響,進口量顯著下降。
茯苓
摘要:我國茯苓產業供需穩定,自給自足能力強,受國內外市場需求驅動顯著。從產量來看,自2016年至2021年,茯苓產量穩步上升,尤其是2019年至2021年間,產量激增,顯示出強大的市場潛力和生產能力。在2022年,盡管總產量略有下降,但仍舊保持在高位,達到25.2萬噸,較2021年下降4.1%。在出口方面,我國茯苓的出口量在近幾年呈現波動趨勢,2022年出口5806.8噸。從需求量來看,我國茯苓的需求持續增長,與產量增長趨勢相符。2022年,盡管產量略有下降,但需求量仍保持在高位,達到24.7萬噸。
杜仲
近年我國杜仲行業的供需及出口情況而言,從2015年至2019年,杜仲的產量和表觀需求量均穩步增長,市場需求較為旺盛推動了產量的增加,到了2020年產量達到歷史高點27.1萬噸,隨后在2021年和2022年連續兩年出現下滑,其中2022年產量降至22.73萬噸,市場價格來看,2021年以來隨著國內杜仲供給下降,整體杜仲價格持續小幅度上浮,2023年隨著價格小幅度增長,市場供應小幅度增長至23.4萬噸。
黨參
進入2020年,黨參新貨交易時間不長,價格保持平穩運行。2021年盡管中藥材市場普遍上漲,黨參的價格僅在種植期受到小幅利好,后期行情并未有顯著波動。到了2022年甘肅地區連續的干旱以及黃心病的蔓延,導致黨參產量明顯減少,市場供應緊張,價格因此持續上漲,2023年由于有資金介入當歸、黨參等西北大品種,黨參的價格上漲一發不可收拾。供給來看,2023年定西市的黨參產量達到了14.48萬噸,出口來看,近年來我國丹參出口表現為逐年下降態勢,從2015年的4489.6噸下降至2023年的1415.6噸,其中甘肅出口21.2噸。
川芎
近年來川芎的產量經歷了從高峰到低谷再到回升的過程,主要受到市場價格和需求起伏不定等影響。產量變動而言,數據顯示,2016年至2023年我國川芎的總產量實現從1.6萬噸到1.86萬噸的小幅度增長,中間年份波動明顯,總體趨勢呈現增長態勢。細分階段來看,2017-2018年產量明顯增長,主要受到2016年以來的價格高漲提升種植戶積極性,2019年開始逐步下降,2020年的庫存消耗后,2021年川芎價格一路走高,一度達到歷史高點45元/千克。到了2022年,價格高位下農戶高積極性帶動產量提升,價格開始小幅度波動回落,但整年均價仍較2021年出現小幅度增長,2023年產量繼續增加,均價小幅下跌。
白芷
白芷2021年上新期供需趨緊,價格開始高漲,在白芷價格高峰之后,雖然產地種植面積有所增加,但由于種子質量和天氣原因等問題,2022年的產量并未如預期般大幅增長,反而略低于2020年的水平,導致了白芷的行情在產新回落后,隨著庫存消耗與香料藥用需求的增加,價格再次反彈,至2023年底達到近年來的最高位,超過30元。具體到2023年,白芷的產量達到了8310萬噸,市場價格高位運行,但需求增長較緩疊加供給大增背景下,預計2024年整體價格將呈現回落態勢。
白術
在2020年至2022年期間,由于連續兩年受災減產和減種,白術的價格持續走高,達到歷史高位,然而高價行情并未刺激種植戶大面積擴種。由于種植成本高昂、技術門檻較高以及市場需求的不確定性等因素,多數種植戶對擴種持謹慎態度,同時在2023年亳州地區多雨導致在地面積達近年來最高值疊加苗種供給同樣受損,2023年總供給量達近年來新低的1.32萬噸左右,因此雖然目前白術價格已高,但預計高價行情有望持續至2026年產新前。
白芍
2022年我國白芍價格表現為持續增長趨勢,僅在產新區后小幅度回落,但隨著疫情政策轉變,需求明顯增長疊加庫存基本消耗完畢,同時產量因2017-2019年白芍價格的下降種植面積下降,供需錯位加劇背景下白芍2023年整年價格高漲,值得注意的是2020年實際白芍種植面積仍較低,同時當前高價背景下,很多四年白芍甚至少部分三年提前上市,預計短期內白芍價格仍將保持高位運行。
綠茶
綠茶作為我國第一大茶類,因其富含抗氧化物質而備受消費者青睞,2022年我國綠茶內銷量達131.1萬噸,同比增長0.14%,2023年小幅下滑,降至128.9萬噸,但從長期市場來看,隨著人們對健康的關注不斷增加,消費者對天然、健康、低卡路里的產品需求增加,為綠茶產業發展提供持續增長的動力。
黃茶
黃茶在六大茶類中屬于極小品類,但近年來,我國各黃茶主產區地方政府開始重視黃茶產業發展,扶持力度不斷加強,黃茶市場開始逐步升溫,黃茶消費需求穩步提升,2023年我國黃茶產量和內銷量分別達2.33萬噸和1.90萬噸,同比增長78.38%和72.73%。
紅茶
茶是世界三大飲品之一,中國作為茶葉的發源地,擁有悠久的茶葉種植歷史和豐富的茶葉生產經驗,而紅茶作為我國第二大茶類,近年來不論產量還是質量都取得較大突破,2023年我國紅茶產量達49.12萬噸,同比增長1.90%。
白茶
白茶是中國六大茶類之一,以其獨特的工藝和自然的香氣而著稱。白茶的制作工藝簡單,不揉捻,不炒制,只經過萎凋和干燥兩個過程,最大限度地保留了茶葉的天然風味和營養成分,因此深受廣大茶友的喜愛,2023年我國白茶產量和內銷量分別達10.02萬噸和8.3萬噸,同比增長6.01%和2.47%。
棗
近年來中國紅棗產量呈現出總體增長的趨勢,也伴隨著一定的波動,主要受到氣候條件、種植技術、市場需求和政策引導等多種因素的影響。特別是近年來,隨著農業科技的進步和紅棗種植結構的優化,紅棗的產量和質量均得到了顯著提升。到2022年,中國紅棗產量達到747.24萬噸,這一數據表明紅棗產業依然保持著穩健的發展態勢??紤]到氣候變化、市場競爭和消費者需求的變化,預計未來幾年紅棗產量的短期趨勢可能會出現小幅波動。
西瓜
近年來,受氣候變化、種植技術改進以及市場需求波動等多重因素影響,我國西瓜產量和種植面積呈現了一定的波動。具體而言,2022年我國西瓜產量達到6302.31萬噸,種植面積則為1484.82萬畝,顯示出西瓜產業仍維持著較高的生產規模。未來隨著農業科技的進步和農業政策的優化,預計西瓜產量將保持穩定增長,種植面積可能會根據市場需求和種植效益的變化而有所調整。同時隨著消費者對食品安全和品質要求的提高,西瓜種植結構可能會進一步優化,以滿足市場多元化的需求。